今天是: 繁体中文
手机版 | 历史上的今天 | 帮助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我要投稿 | RSS历史网RSS订阅
历史春秋网 历史春秋网道学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 >>  中医诊疗 >>  中医针灸

针灸为何具有补泻效应?

时间:2017-04-22  来源:中医春秋网  作者:    评论:  【国学  收藏  纠错

   针灸治病,用的只是一颗颗经过严格消毒过的不锈钢针,针上绝对不带什么补药或泻药。那么,它又是怎样产生补与泻的效应呢?0EZ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原来,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的。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后可以通过经络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机体功能,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气旺盛而呈实证时,针刺后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利脏腑,抑制机体功能,起到祛邪泻实的作用。也就是说,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其补与泻,是根据针刺时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来决定的。
  
  另外,穴位的主治作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些穴位性质偏补,有些穴位性质偏泻,比如神阙、关元、气海、膏盲、足三里等穴,针刺或艾灸后,大多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虚损病证;而井穴、十宣、八邪、人中、委中等穴,又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邪实病证
  
  此外,医生针刺时所采用的于法,剌激量的轻重,也能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产生或补或湾的作用。古代针灸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创造出十数种针刺补泻手法。临床疾病中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针灸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文章标签:针灸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手法  中医针灸方法


图说历史
民国时期的国葬!一代枭雄袁世凯出殡当天
民国时期的国葬!一代枭
图说民国十大奇女子
图说民国十大奇女子
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
影像1911:辛亥前夜的武人风采
影像1911:辛亥前夜的武
历史春秋网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历史春秋网微信公众号


广告


推荐资讯
天下洪门出少林 洪门根在永化堂——满门爱国忠孝风 一堂振兴中华志
天下洪门出少林 洪门
香港福全街洪圣庙
香港福全街洪圣庙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
唐代的“前卫”画家让今人愧煞!
唐代的“前卫”画家让
栏目热门
相关文章


扫码关注罕见老照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