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体中文
手机版 | 历史上的今天 | 帮助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我要投稿 | RSS历史网RSS订阅
历史春秋网 历史春秋网道学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医案心得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眩晕案

时间:2017-04-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黎崇裕    评论:  【国学  收藏  纠错

   高某,女,67岁,2015年2月13日初诊。lds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主诉:头晕三天。患者面红目赤,三天前不明原因性出现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感,甚则呕吐,右侧卧位时头晕明显,右侧耳鸣明显,听力减退,右侧手抖,心慌且每日下午3点左右不适感加重。舌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滑。既往有右侧神经性耳聋、颈椎退行性病变、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等病史。辅助检查:血压偏高(160/90mmHg),心电图未见异常,CT检查未见异常。此乃眩晕病的肝阳上亢证,用平肝潜阳、祛湿化浊法,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
  
  方药: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潞党参15克,大红枣20克,生姜片10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30克,桂枝10克,生白术15克,石菖蒲30克,生牡蛎20克,生龙骨20克,5剂,水煎温服,一天1剂,一日3次。
  
  二诊(2015年2月17日):眩晕略减,呕吐已止,右侧耳鸣减轻,舌苔未化。改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为主,后随访诸症皆减。
  
  按: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此患者肝阳上亢,因而出现眩晕、高血压、面红目赤、耳鸣等,化火生风则出现手抖、心慌。湿浊上逆则呕吐、苔白厚、脉滑。因而,首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平肝潜阳,另加陈皮、石菖蒲、泽泻、生白术祛湿化浊。复诊时眩晕略减,余证减轻,但舌苔未化,说明药虽中病,但未得化其根源,故而从调脾胃入手,健脾祛湿。

未标明来源于“历史春秋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联系邮箱:6465372@qq.com;QQ:6465372

文章标签: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医案  医案心得


图说历史
民国时期的国葬!一代枭雄袁世凯出殡当天
民国时期的国葬!一代枭
图说民国十大奇女子
图说民国十大奇女子
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
影像1911:辛亥前夜的武人风采
影像1911:辛亥前夜的武
历史春秋网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历史春秋网微信公众号


广告


推荐资讯
天下洪门出少林 洪门根在永化堂——满门爱国忠孝风 一堂振兴中华志
天下洪门出少林 洪门
香港福全街洪圣庙
香港福全街洪圣庙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
唐代的“前卫”画家让今人愧煞!
唐代的“前卫”画家让
栏目热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扫码关注罕见老照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