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历史上的今天
|
帮助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今天是:
繁体中文
首页
上古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秦朝
汉朝
三国
两晋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世界
专栏
国学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周易
论语
史记
明史
文化
儒学
佛学
道学
古诗文
周公解梦
中医
收藏
考古
老照片
成语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中医诊断
何为望闻问切?
望诊,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局部的望诊,主要是望舌,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望舌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017-04-21
中医“辨汗”识病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2017-04-21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在古脉学时期脉法在医学中并不自为一个系列出现,它在构造部位上离不开经络,在诊断方法上强调四诊,色脉、色脉尺诊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诊诸法及人迎、脉口等等,没有以寸口一脉做为一个系列以诊诸病之说,由于它是认识疾病的各种手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就成为系统辨证的一部分,而且通常还是重要的一部分。
2017-04-21
何谓”四诊法”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2017-04-2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2017-04-21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
2017-04-21
么是诊法合参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主要依赖感觉器官,通过病人体内的病理变化在体表所显示的异常征象与病人自我感觉的不适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即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医生的主观感觉,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与自述。
2017-04-21
什么是病证结合
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是中医学固有的独特内容。《素问·热论》中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首先确定是由寒邪引起的热病,然后辨别三阴三阳经中何者受病。后世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都是遵循《内经》精神,在先辨明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的范例。
2017-04-21
中医诊断中的症、证、病、辨证
症 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如头痛、咳嗽、胸闷)和体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
2017-04-21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一、诊法,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2017-04-21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2017-04-21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
何为望闻问切?
中医“辨汗”识病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何谓”四诊法”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么是诊法合参
什么是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中的症、证、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热门点击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辨汗”识病
何谓”四诊法”
何为望闻问切?
什么是病证结合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中的症、证、病、辨证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
站内搜索:
文章
图片
书籍
高级搜索
关于本站
|
管理团队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历史春秋网 版权所有 © Lishichunqiu.com 2010-2025
苏ICP备180532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