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管子·水地》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将地上水流比喻为人体的“血气”,而筋脉具有通流的功能。又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以针石刺“三阳五会”治虢太子“尸厥”病时,就已经提到了“阳脉”、“阴脉”及“经、维、络”等名称。e6a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e6a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73年底在我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下简称“帛书”),其成书年代早于《内经》,书中均记载了十一条脉的具体名称、循行走向、所主疾病及灸法,还指出了“脉”具有既可生病又可治病的两面性。虽然帛书的原文中只出现“脉”字,而无“经脉”之称,脉与脉之间也没有联系,更没有经络 系统气血循环的完整概念,但经络 系统的雏形已可辨识。e6a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因此,现在一般认为《内经》成书前的漫长岁月,是经络 学说形成的萌芽和雏形阶段。e6a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内经》共162篇,其中专论或主论经络 的篇章有20余篇,其他各篇散在论述者亦众。可见,经络 理论在《内经》中占有重要地位。e6a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书中系统阐述了十二经脉的起止、具体循行线路及其与相应脏腑的“属络”关系;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状况;十二经脉的生理功能及十二经脉标本、根结之间的上下、内外对应的联系;十二经脉和脏腑功能发生异常时所出现的病候。e6a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对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的起止、循行路线、生理功能和有关病候,及带脉、阴阳维脉、阴阳跷脉的分布部位、生理功能作了大致的描述。对络脉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名称、分布、生理功能、常见病候也作了讨论。记载了全身约160个穴位,以及部分穴位的名称和部位,确定以“骨度”为取穴标准,明示各经脉穴位具有主治本经疾病的作用,特殊穴位如井、荥、输、经、合和原穴、背俞穴等则作用更为广泛。此外,还探讨了经络 气血运行与自然界的通应关系等。e6a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